序号 |
技术要求内容 |
评分等级 |
是否需要附件说明 |
1 |
1. 主机:
1) 实时检测脑皮层中的血红蛋白(含氧HbO、脱氧HbR、总HbT)浓度变化信息;
2) 空间分辨率:3cm分辨率,探测深度2-2.5cm;
3) 测量时间分辨率:单通道测量时不小于50Hz,24通道测量时高于10Hz;
4) 无线、便携、主机重量<1.5 Kg,与电脑无线连接、工作距离大于20米;
5) 提供两种供电方式:电源适配器和内置电池供电,电池续航:全通道6小时以上;
6) 穿戴式采集:被试可穿戴该设备采集自然活动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信号;
|
非常重要
|
是 |
2 |
2. 发射探头及接收探头:
1) 发射-接收探头: ≥8发射探头, ≥8接收探头,有效连接通道数(非断层)≥24;接收探头采用雪崩二极管APD探测器、与人体通过光纤连接,探测灵敏度≤0.1 pW;
2) 系统暗噪声:≤0.1 pW;
3) 发射探头光源:双波长,为730nm和850nm,单波长功率≥50mW;;
4) 发射探头:分时采集,光源不同时点亮,不同探测通道之间的相互串扰和混淆低于0.1%;
5) 抗背景光干扰:吸光式头帽、遮光式探头设计,不受照明光影响,自然光干扰比例低于10^-8;
6) 接收探头动态范围:≥100dB,在前额、顶叶等不同脑区,成人、儿童、老人等不同人群均能准确获取信号;
7) 通道一致性: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的一致性≥99%;
|
非常重要
|
是 |
3 |
3. 基于弹簧设计的探头佩戴舒适,方便在有头发覆盖区域检测信号,有效对抗运动伪迹;配置好后无需反复插拔光纤,使用方便快捷;
|
非常重要
|
是 |
4 |
4. 生物安全相容性:探头和头帽与人体头部直接接触,需满足生物安全性相容性标准,细胞毒性反应不大于1级,无迟发型超敏反应;
|
非常重要
|
否 |
5 |
5. 支持与脑电EEG联用,实现多模态脑功能信号检测。
|
非常重要
|
否 |
6 |
标准布头帽,材质布,匹配成人头围尺寸;硅胶头帽:材质硅胶,头型贴合好,适合从儿童到成人不同头围。
|
非常重要
|
是 |
7 |
1、 采集记录软件:
1) 自适应增益调整:提供≥130dB的动态范围,一键自适应光源功率-探测增益调整,解决额叶、顶叶、枕叶等不同脑区信号强度差异大的挑战,在不同脑区均有优异的信号质量表现;
2) 支持层叠曲线、散布曲线、拓扑二维图像和拓扑三维MRI图像融合显示等多种信号实时显示方式,显示方式直观灵活;
3) 探头排布与信号显示同屏显示,实时信号观测和解读更全面;
4) 支持视频、音频同步录制,同步记录实验过程,方便用户整合脑响应图谱、行为学、实验环境等多层次信息;
5) 自定义任务课题设计,支持自定义刺激素材,包括视频、音频、图片、文字,定义时间长度和播放时序,支持自定义时间长度和播放时序;相对外置第三方软件,同步性更高、操作更无缝/方便;
6) 实时显示通道信号质量;
7) 内置言语流畅性VFT课题,自动分析和显示包括通道、前额、颞叶脑区的重心值、积分值,并可针对被试形成打印报告;
8) 内置静息态课题,自动分析和显示脑网络连接值,并可针对被试形成打印报告。
|
非常重要
|
是 |
8 |
数据分析软件:专用科学研究分析软件,具备一站式数据分析功能,提供数据预处理、伪迹识别与校正、广义线性模型GLM脑激活计算、脑网络连接计算、统计分析、三维显示等功能。
1) 伪迹移除\校正:可自动/手动识别运动伪迹,支持自动、手动伪迹去除与校正;
2) 专用科学研究分析软件,支持广义线性模型GLM为基础的SPM:多条件的GLM系数估计;支持T-test、F-test数据分析;支持个体、群组数据分析,分析结果直接三维MRI图像融合叠加显示;提供p值的FDR矫正;
3) 专用科学研究分析软件,支持脑网络连接计算、个体(Level 1)、群组(Level 2)数据统计:提供脑网络分析功能,支持自定义ROI及图谱排布编辑,支持ROI的连接参数计算;脑网络连接系数计算可选Pearson或Cross规则,矩阵类型可定义为ZMap或RMap,并支持阈值化计算;支持脑网络连接系数的个体和群组的统计分析,统计校验支持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。分析结果直接三维MRI图像融合叠加显示。
|
非常重要
|
是 |
9 |
1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--主机 1台(含接收探头光纤8根);
2、标准布头帽2个,硅胶头帽1个;
3、设备支架1个;
4、便携式工作站 1套;
5、数据采集软件 1套;
6、数据分析软件 1套;
7、软件加密锁 1个; 8、 笔记本电脑1台:不低于内存64G、CPU Inter i7、硬盘1T、高清屏(1920x1080),操作系统:Windows10;
|
非常重要
|
是 |
10 |
售后服务:保修期内,每年定期上门随访并检测校准设备,对用户的服务通知,在接报后1小时内响应,12小时内到达现场,48小时内处理完毕。若在48小时内仍未能有效解决,供应商免费提供备用设备予用户临时使用。设备维修期间,供应商需提供备用机给用户使用,以保障用户正常工作不受影响。培训:保修期内,提供至少一年一次的定期培训服务;以及与用户商讨后,根据用户课题情况提供不定期的培训服务,以帮助用户用好设备。
|
非常重要
|
是 |
|